清明時節 網上獻花 緬懷杜潤生董事長 每年清明,人們紛紛踏青祭賢、寄托哀思、緬懷先輩。今年的清明時節,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不能現場進行瞻仰和祭奠。公司全體干部職工通過網絡在網上獻花、留言寄語方式祭奠和緬懷杜老---中科公司的名譽董事長杜潤生,追憶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。
杜老是20世紀80年代改革先賢中極有代表性的一位,許多知名專家、學者、領導人都曾師從杜老。被譽為中國農村改革之父。今天緬懷杜老,回看他的貢獻,重溫中國改革開放的邏輯,也是向改革先賢致敬。最好的懷念是總結他們成功的改革方法,啟發進一步改革創新,力爭早日實現數代人為之奮斗的富強夢。 杜老1936年入黨,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?!拔母铩敝惺艿經_擊,1978年底平反,主要負責農村改革的政策研究工作。杜老稱中國最大的問題是農民問題,一生為改善農民命運、提高農民收入而奔勞不輟。除了在農研室培養出一批門生學人,后來成為中國改革的中堅力量外,讓他名垂青史的是上世紀80年代他參與協助的農村改革。1980年,他以政治智慧將“包產到戶”寫入“75號”文試行,并隨后主持了1982-1986年連續五年 的中央一號文的起草工作。 在農村改革問題上,杜老有兩項方法論上的遺產值得重視。一是重視“歸納”而不是“設計”。他重視調研,而不是躲在屋內搞“設計”。中國往何處去,靠各地不斷地試,做對了推廣,做錯了改過。杜老曾說過一句慧言:“看湯下面”,就是中國只能根據自身的資源狀況和局限約束,尋找提高效率的辦法,而不能照搬照抄,隨意嫁接。改革實踐證明,是中國根據自身局限摸索出來的。杜老及其他改革先賢留下的方法論更需重溫并強調,放棄拍腦袋的閉門造車,搞清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的關鍵局限,才能最終找到解決辦法。 大家紛紛留言寄語,深切緬懷杜老為中科投資的創立建設與改革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,寄托我們對杜老的敬仰與懷念之情。緬懷我們的董事長杜老。他們說:杜老既是一座有著崇高人格魅力、難以企及的高山,又是一個使人感到溫暖慈祥、可親可敬、沒有一點架子的普通老人。杜老始終秉持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也一直盡其所能將理想付諸于實踐。老人家把某些看似深奧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,令人折服。杜老對我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,向他學習很多。其閱歷之深、看問題之透難以企及。杜老生前身后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贊譽和尊重。 杜老對學術的研究,總是學風嚴謹 、追根求源;杜老的為人處世,總是品德高尚、寬容大度,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。 如今斯人已逝,我還會永遠懷念他!…… |